找到相关内容308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汉化佛教对中医药学术的影响

    蒙古族(蒙藏医药体系相同,但也各有特点),并影响到了五台山,这些都有待进一步作专题性研究。   1 原始佛教中的医药内容   原始佛教起源于古印度,其宗旨是“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。”佛教宇宙观 和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是“四数性”:四谛(四大真理),“谛”之中就有生、病苦、死,其它则为精神上或感情上的痛苦。解除生、、病、死之,单纯靠说教是不行的,因此医药知识一开始就是佛教的重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4047365.html
  • 禅的特色

    不到的地方,看不到的东西,从而了解了世界,认识了真理。(4) 禅是一种暗示:万法归一、一归何处?父母未生前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,我是谁,谁是我?禅观、观佛、观山川日月,观无常生死,拂子一扬,说麻三斤...

    释本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54653474.html
  • 人生的透视

    幼,贫富贵贱,亦不论世界如何进化,科学如何发达,决定免不了“三”“八”等苦恼。何谓“三”?谓“苦苦”“坏”“行”。病痛忧愁,本身是,谓之“苦苦”。世间无不散之筵席,花好即谢,月圆则缺,美景不常,乐极悲生,乐既有坏,谓之“坏”,亦名“乐”。不不乐,而身心迁流,时间空间,亦复流转变迁,无时或息。逝者如斯,谓之“行”。何谓“八”?谓生,病苦,死,冤憎会(冤家往往打对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2957113.html
  • 汤显祖与达观

    汤显祖诗作不离达观。与达观别时竟至泣下:“达公去处何时去,若归时何处归?等是江西西上路,总无情泪湿天衣”(《章门客有问汤送达公悲泣者》)汤显祖是时另有《离达》一首,诗题便单刀切入以一“”字...邹元标家时,即诵前诗,曰:“吾望子久矣!”  紫柏长汤显祖七岁,在晚明诸高僧中风头最健,在当日士大夫中最受崇尚。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》载:“紫柏人气盖一世,能以机峰笼罩豪杰……至辛丑,紫柏师入都,江左名...

    韩福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0762413.html
  • 论净土三要素——信、愿、行

    刀兵水火等灾难,真是不堪言。但不出八种:即生、病苦、死、爱别离、怨僧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。此八如影随形,任何人都不能避免。然而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壮严。如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云:“彼国...引导众生,离得乐,同得解脱。惟有阿弥陀佛建立的西方净土,最撮化众生,最普利群机,最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。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大愿,愿愿接引众生趣向净土。如《无量寿经》中第十八大愿:“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1162601.html
  • 《无间道》的佛学意蕴

    中的痛苦:求不得  人生为是佛教的基本命题,是佛教的“四谛”之一,佛陀将分为若干种,常见的有“八”之说:一曰生,诞生之痛苦也;二曰,老年之痛苦也;三曰病苦,疾病之痛苦也;四曰死,死亡之...《无间道》的佛学意蕴  原载《电影文学》2009年第3期,第66-67页,作者高慎涛  摘 要:电影《无间道》片名中的“无间”语出佛教经典,影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发展与佛教“谛”紧密相连,...

    高慎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5769573.html
  • 学习玄奘精神 弘扬佛教文化

    、造孽招集而来,离集而去,如果想摆脱这些苦难,则必须修行正“道”。世俗之人有很多,如人生有诞生的苦恼(生);衰的苦恼();病痛的苦恼(痛苦);死亡的苦恼(死);遇到可憎者的苦恼(怨憎会)...生活模式和思想方法。佛教有可能帮助解决人生精神方面的问题,特别是佛教提倡的众生平等,慈悲救世,空观念对当代人生有很好的参考作用,并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。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,古老...

    张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1169647.html
  • 原始佛教基本教义的、空、无常、无我概说

    怀胎生下来的,所以每一个人都曾经吃过这种苦头,只是现在都忘记罢了。  再说到,一个人在年轻力壮时做什么事都感到方便自在,但是一到年纪大了,种种毛病就都来了——往日能跑能跳的腿  页50  ,到了就...共处,常常见面,真是苦恼之极。这就是怨憎会了。  以上所说的七种,却是由于我们有了四大五蕴所和合的身心才有的,如果没有我们现在的这个身心,怎么还会有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和求不得呢?所以和我们...

    李普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1971277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《佛法概论》讲纲(3)

    七、四谛与法印 (一)四谛 1、四圣谛 谛,真实不虚之义。即指、集、灭、道为四种正确无误之真理,故称四谛、四真谛;又此四者为圣者所知见,故称四圣谛。四谛乃佛教“十二缘起说”之归纳,为原始佛教之大纲。 2、四谛分别 瑜伽二十七卷十八页云: 云何苦圣谛?谓生、病苦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,略说一切五取蕴,名圣谛。 云何集圣谛?谓若爱、若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4976945.html
  • 问:四大菩萨的详解?

    持金刚幢,右手结施无畏印,专门济度阿修罗道。 (五)除盖障地藏,左手持锡杖,右手结与愿印,为人除掉八之盖障,专门济度人道。所谓八即生、病苦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阴盛,...准提观音、如意轮观音等。这些观音,又都是圣观音(或称正观音)的化身。 观音菩萨像在中国长期流传过程中,发生了种种演变、中国的百姓按自己的愿望和喜好,塑造了许多富有民族特点,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情趣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353678237.html